萧博青年分享会‌⑭‌ | 博物馆中的“大世界”

时间:2024-12-11   来源:   作者:文字:王紫媛 照片:潘婷、崔太金 海报:张瑞昊

12月6日下午,第14期萧博青年分享会在博物馆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分享会的主题是“博物馆中的‘大世界’:米开朗基罗的‘时代’与博物馆展览中的性别议题”,由考古技术专员何新雨主持,萧博青年——韩易君和毕悦带来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211103800.jpg

PART.01

座谈分享

本次分享会从博物馆在呈现这些历史遗产时所涉及的性别议题开始,通过分析博物馆展览中的性别视角,探讨如何在展览中平衡和呈现不同性别视角下的历史叙事。接下来我们转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从他的作品开始,深入其背后的时代因素与文化背景,通过博物馆中的“大世界”,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毕悦:《博物馆展览中的性别议题》

微信图片_20241211103805.jpg

讲座伊始,由萧博青年毕悦分享《博物馆展览中的性别议题》。性别和一切看似“边缘”的议题一样,并不外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绝对地嵌入所有的社会和历史现实,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分享者提出,就博物馆和文化遗产而言,要能够在实践中与相关的族群或共同体进行交流,聆听并接纳他们的观点,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始”重视性别,博物馆的功能并非仅是保存过去或者异域的事物,而是不断生产知识。长期以来,公众已经习惯了接受博物馆展陈中的主流历史叙事,关注性别问题,不仅有助于突出性别化劳动的特征,还能展示藏品背后所寄托的女性的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博物馆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本应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但现实中女性艺术家和历史人物的作品及贡献往往被边缘化或忽视。通过分析“步步生莲——三寸金莲专题收藏展”等案例,分享者强调了在博物馆展览中重新审视和阐释展品背后性别意义的重要性。此外,分享者还探讨了性别化藏品的方法,如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所采用的策略,旨在揭示藏品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意义,并展现其在产生时的社会性别影响。这种方法不仅关注展品本身,还包括其材料来源、生产过程、使用方式、设计元素及其在策展和史学实践中的性别假设。分享会还提到了性别中立的概念,即避免将过去的物品单一地定义在特定的性别身份类别中。例如,在荷兰-法兰克福地区,女性虽不允许从事制帽工作,但宽檐高顶帽的设计却体现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标志。分享者最后总结道,博物馆应该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平台,通过博物馆、社会活动以及性别化的阐释框架,可以有效地提升公众对性别议题的认识,促进社会对性别议题的包容和尊重。

韩易君:《米开朗基罗——雕塑与壁画》

微信图片_20241211103811.jpg

接下来由萧博青年韩易君分享《米开朗基罗——雕塑与壁画》。分享者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的生平及其杰出作品。《大卫》作为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其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展示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这尊雕像不仅赞美了人体的美,也体现了当时反对宗教虚伪、确立人的自由权和创造潜力的社会思潮。并着重介绍了这位艺术巨匠所处的时代背景运动——文艺复兴。作为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其背景复杂而深远,黑死病的肆虐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不仅动摇了欧洲的社会秩序,也促进了“人性”对“神性”的重新审视。而后介绍了米开朗基罗的早年经历,与这位雕塑巨星的崛起过程。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先后跟随当地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学习,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之后进入洛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初出茅庐的米开朗基罗以《酒神巴库斯》等作品崭露头角。他的早期杰作《哀悼基督》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视角,通过死亡的美来衬托凡人身上的神圣性。在这件作品中,基督的形象永生般地躺在圣母膝上,洋溢着希腊风格的庄严与无法言喻的哀愁情调。随后,分享者介绍了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过程中的重大挑战与突破——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与《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中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构图,创造了全新的建筑结构,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为了完成这项对艺术家画技要求极高的工程,他一刻不停地抬头作画,造成了脊椎变形,并最终导致左眼几乎失明。但仅用4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这件传世之作。《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第二次壁画创作,描绘了基督审判生者和死者的场景。他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矫饰主义的手法,戏剧性异常激烈,人物造型趋于极端化。同时,他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充满力量。《最后的审判》对米开朗基罗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其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他个人情感和宗教信仰的深刻体现。

PART.02

与会总结

分享会最后由潘婷副馆长进行总结发言,她肯定并总结了两位分享者分别从博物馆展览中的性别议题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与壁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分享过程。通过分析博物馆展览中性别议题的重要性,强调了博物馆应该成为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平台。而从米开朗基罗的生平、作品及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出发,可以展示了这位艺术巨匠在雕塑和壁画领域的卓越成就。最后,潘婷副馆长肯定了本次分享会带来的启发和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